泛微協同辦公 高端網站建設 軟件開發 企業信息化服務專家
18005466334

企業信息化建設專家

專注政府、教育、企業信息化建設

行業新聞

淺談“專精特新”企業信息化需求

作者:東營軟件開發時間:2022-10-31

政 策 背 景

“專精特新”最早出現在 2011 年 9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《“十二五”中小企業成長規劃》,該文件的指導思想明確提出,堅持“專精特新”。十年間各種政策發文和具體舉措不斷。

2021 年 9 月在全國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上,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致辭時表示,截至 7 月底,重點培育的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達到 4762 家,各地培育“專精特新”企業超過 4 萬家,入庫培育的企業超過 11 萬家。

北京證券交易所注冊成立,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,進一步為大批具有創新屬性和細分行業龍頭地位的“小巨人”企業提供了發展條件。

專精特新企業特征

《“十二五”中小企業成長規劃》明確提出:

支持中小企業專業化發展,提高生產工藝、產品和服務、市場專業化水平,成為產業鏈中某個環節的強者。培育為大企業和龍頭企業配套的生產關鍵零部件、元器件的骨干型中小企業。

支持中小企業精細化發展,建立精細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,開展精細管理,生產精良的產品,提供精致服務。用高、精、尖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。鼓勵中小企業走差異化成長道路,贏得市場競爭優勢

支持中小企業特色化發展,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,從滿足不同層次、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出發,在“特”字上做文章,做到人無我有、人有我特,形成自己的特色產品、特色服務等

支持中小企業新穎化發展,通過技術創新、工藝創新、功能創新,實現產品和服務創新,以“新”取勝,提高核心競爭力

從細分行業分布看,呈現出“6789”的特點:超六成屬于工業“四基”領域,超七成深耕行業 10 年以上,超八成居所在省份細分市場首位,九成集中在制造業領域,具有小配件蘊含高技術、小企業支撐大配套、小產業干成大事業等特點,在產業基礎高檔化、產業鏈現代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。

從地域分布來看,第三批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在東、中、西部分別有 1773 家、 746 家、 411 家,占比分別為61%、25%、14%,與全國制造業企業區域分布規律基本保持一致。

據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,“小巨人”企業是具有三類“專家”特征的企業。

一是深刻理解用戶需求的行業“專家”,以高質量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,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,有1/ 5 的“小巨人”企業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0%。

二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配套“專家”,上天、入海、探月、高鐵等大國工程中,都能找到“小巨人”企業的產品,大多數企業都在為龍頭骨干企業配套。

三是應用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材料、新模式,不斷迭代產品和服務的創新“專家”。

專精特新企業信息化需求


1. 研發是企業核心競爭力,需要通過信息化提高研發管理水平

專業化、精細化、特色化、新穎化,每一詞都蘊含著對企業創新能力和研發管理的高度要求。研發管理的信息化是專精特新企業的首要信息化需求,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都是深耕產業鏈某一環節或者產品,擁有自己核心技術,研發創新能力強。

從 2020 年財報數據來看, 311 家A股“小巨人”整體研發支出較高。其中有 264 家企業在 2020 年研發支出費用在千萬元以上。 42 家企業研發費用億元以上; 311 家企業研發支出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平均為7.66%。

專精特新企業往往以研發創新為企業核心競爭力,非常重視研發管理,相較于傳統企業其研發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基礎,但仍需信息化落地和系統流程的精細管控,信息系統的缺失可能對研發管理帶來以下挑戰:

① 項目管理制約研發效率

在上線專業的研發管理軟件之前,研發部門可能會利用一些輔助的管理軟件,例如:Project、Excel、SVN、OA等,以此來輔助建立規范的結構化研發流程,但由于不是全局的系統的管理,項目計劃、項目輸入/輸出、項目進度跟蹤等都需要項目經理逐項跟進;領導無法首先時間查詢項目的進度,需要專人統計匯報;項目關鍵文檔會有缺失;項目拖期、頻繁變更,但變更過程無法追溯;以上種種情形嚴重制約企業的研發效率。

② 數據未打通,信息不透明影響成本控制

產品設計過程中,工程師對器件的庫存、供貨周期等信息不了解,BOM傳入到ERP系統,經過MRP運算才知道部分器件采購周期滿足不了項目交期,很容易造成返工設計。同時也可能因為多采購、變更等原因導致倉庫有部分呆滯料,但工程師無法聯動實時查詢和優先利用這些呆滯料,影響企業整體的成本控制。

③ 流程未系統化,變更導致浪費嚴重

有效的研發變更管理非常依賴于拉通企業內部價值鏈的信息系統,使研發變更與企業資源計劃、物料采購等內部環節有效同步,很多企業雖然有變更請求、變更通告流程等管理規范,但變更依然很難管控,變更的影響評估主要靠工程師的經驗和責任心,無法實時了解變更所涉及產品及物料的采購、庫存、生產等信息,變更影響評估很容易不準確并造成企業的浪費,且其結果也無法追蹤。

2. 居當地細分市場首位,發展裂變為多組織集團型企業,需要集團管控的信息化

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具有很強的發展擴張動能,數據顯示,第三批 2930 家“小巨人”企業中,超七成企業深耕行業十年以上,超 8 成居所在省份細分市場首位,企業多地開設研發中心并多地設廠,遍布全國幾十個城市與地區開展業務,成長分化為多組織的集團型企業。

從企業信息化的角度來看,需要從以下三個層級實現集團管控:

業務協同:需要多組織的業務協同,采購、銷售、庫存的集團化統一調撥和管控,例如:統一的供應商尋源、準入規則,發揮集團統一采購的談判優勢,采購流程透明化提有效率的同時消滅尋租空間。

財務協同:需要集成人力資源、財務等主數據,將總部和控股分子公司納入進來,實時生成憑證,自動編制報表,基于核算場景進行費用預提、沖銷、內部往來清理,由系統生成集團層面的合并報表。

供應鏈協同:在集團企業自身業務財務管控的基礎上,與上下游產業鏈上的企業建立系統層面的協同,強化對供應商的管理,影響供應商的計劃掌握供應商的庫存,提高對下游客戶的需求預測甚至更下游的市場感知,做到一頭掌握市場的變化以確定特出計劃理想出貨,另外一邊對材料和零部件進行理想采購,從而減少庫存并不斷降低成本,成為產業鏈中的配套骨干,帶動集群發展。

3. 項目制為主的企業經營模式,需要以項目為主線的信息化管理

專精特新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的業務模式,很多是以項目制為主的業務和管理模式,需要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打通縱向職能部門,以項目為主線進行研產供銷財的精益管理,缺乏信息系統的支撐可能面臨以下痛點:

- 從項目立項到招投標、報價、實施及售后服務分段管理,各自為政;

- 由于流程和數據未打通,信息的傳遞和項目的決策效率大打折扣;

- 項目成員的工時統計缺失,費用的歸屬不清晰,項目利潤核算不準確。

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需求有哪些呢?

- 首先從商機線索的獲取開始,就需要有信息系統的連接,有了線索,需要立項,立項需要有內部項目詳細的方案與項目預算的連接,以及從項目方案到采購的連接。

- 采購管理需要供應商管理、銷售、倉儲、計劃、物流、質檢各個職能或部門的項目化打通,這是業務系統的部分,業務系統歸集起來,需要無縫連接到財務系統。

- 財務的角度,從項目的預算、項目進行的過程,到項目考評結果,都需要通過信息系統進行連接,收款、付款、賬期、回款預測這些對于資金的管理需要全鏈條的歸集和管控。

- 對于管理者來講需要靈活性,隨時能夠處理相關工作,就需要業務財務系統連接到移動應用,實時查詢業務數據,移動流程審批。

4. 同一系統平臺、統一數據源的數據分析,輔助經營管理決策

專精特新企業對數字化轉型更多持擁抱和開放的態度,但是在快速發展中陸續上線不同信息化管理軟件,由于不同時期的管理要求和管理顆粒度不同,頂層設計薄弱,容易導致信息孤島,也容易形成系統擴展瓶頸。

反映在業務上就是流程流轉的不順暢,部門之間協作的斷層。反映在數據層面就無法進行企業層面、集團層面的實時數據分析,導致數據價值無法完全呈現出來。

這就需要同一系統平臺、統一數據源的整體解決方案,在此基礎上實現實時、動態的數據分析。

5. 流程化、合規化的業務內控及財務管控幫助企業快速IPO上市

專精特新企業擁有上市的內生動力和外在的優越環境。內生動力上,企業的基本面良好,且是產業鏈中不可替代的關鍵一環;外在政策環境優越,具體表現在補貼、減稅以及融資支持。企業在某種程度上擁有融資上市的綠色通道。

截至 2021 年 9 月, 4921 家“小巨人”企業中共有 311 家企業在A股上市,創業板、科創板和主板企業占比分別為42.12%,29.90%,27.98%。企業業績優越,上半年營收平均增速超過了50%,平均凈利潤增速更是高達110%。

北交所的設立,也被認為是對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方面的關鍵扶持措施。市場分析指出,隨著北交所設立并試點注冊制,未來資本市場服務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的能力和水平將進一步提升;“小巨人”企業的融資渠道將進一步被拓寬。

從這個角度來看,企業信息化的需求非常明顯:即通過業務流程的信息化建立企業的標準流程,在業務流程進行過程中自動完成財務確認,提有效率的同時實現對業務財務的實時掌控,為企業上市IPO梳理清楚內控流程并打下良好的財務管控基礎。


熱門標簽: 軟件開發

新聞動態

熱門信息

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